Friday, 21 August 2015

佛法講的 :體、相、用

 

何謂 體、相、用?

‘法’ 在佛学当中,系指一切万事万物,一般可从 ‘体’、‘相’、‘用’ 三个角度来分析。所谓‘体’是指本体,‘相’是指现象,‘用’是指作用。譬如,以金作各种盛物的器具,金是其本体,器具是其现象,盛物是其作用。一般人大都只见到法之‘相’,而不明白法之‘体’,亦不了解法之‘用’。

先说 ‘体’,一般而言,万法之本体,即为万法之‘性质’。所谓‘性’,系以‘无改’为义,是不生不灭,永远不变,系所谓‘法尔如是’的。对无情众生而言,称之为‘法性’;对有情众生称之为‘佛性’。‘性’是无形无相,如姜之性热,黄莲之性凉,皆不可眼见,亦不可耳闻;又如花之有香、镜之有光,空中之电磁波,双手捉摸不著,但它却确实存在。所谓‘质’系指本质,万法中的各种物质皆是有生有灭,而且分析起来,亦无实体。例如,织‘布’用的棉纱,是由‘棉花’所产生,而‘棉花’系由‘种子’所长成,而‘种子’之生长,则须赖阳光、空气、水的滋润,方能萌芽、开花、结果,而阳光、空气、水不外乎是原子、中子、电子等之组合,因此分析起来,可显示诸法为‘空’,析之本无,此称之为‘分析空’。此外,吾人亦可进一步分析了解,‘布’不一定是‘衣服’唯一的质料,而‘丝’也不是织‘布’的专料,是故‘丝非布质’‘布非衣质’,盖以万法实无一法有其本质,亦无有定法可言也。

次说 ‘相’,相包括有三种,表现在外的,包括‘物理现象’和‘生理现象’;想像于心者,称之为‘心理现象’。万法本体虽空,但当因缘条件具足时,就现出一切现象来,如土石积山、氢氧化水;而因缘条件分散时,本来无相,因此佛说:‘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’。所以一切的现象都是暂时的假有,不能永远存在。如‘物理现象’会产生‘成、住、坏、空’的变化,‘生理现象’会有‘生、老、病、死’的过程,‘心理现象’会有‘生、住、异、灭’的流转。故知不论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,都是因缘假合,无有实法,正如金刚经所言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’。可惜,众生迷惑颠倒,误以为真实,一味著相,故常被相所转,而不能转相。吾人须知,相是假有,可以享受,但却不能执著,因一起执著分别,患得患失,恐将无法解脱自在也!

再说 ‘用’,万法的作用,各个随相而改变。例如,液体三态(水、气、冰),各有不同的作用力,如水能灌溉,蒸气力能推动轮船,冰能贮存食物,可知相既转变,其作用亦随之改变也。

总之,佛陀教化众生,皆依据众生的根基,因材施教,或说‘体’(本体真如平等,不生不灭),或说‘相’(如来具足无量功德之相),或说‘用’(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之作用)。

 

真如的心體是如何產生相大 ?

如来藏能够如实显示有情众生善恶业和清净行上的诸法,就是显示了众生有漏善恶业行的正、依二报异熟果,和无漏有为的八识自性流注,异熟生的等流、士用、增上、离系等果,以及由于异熟所引生的苦乐等受的一切法,乃至显示佛地究竟清净的三十二大人相、八十种随形好;一一好又有无量好,所以说心真如的相大,就是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。这就好比明镜,本来具足了显示种种污秽和清净影像的功能,汉来汉现、胡来胡现;如来藏也是本来具足了显示善恶染净诸法相的无量无边性功德。

 

真如的心體是如何產生用大 ?

借着如来藏相大所显示众生善恶业和清净行上的诸法相,就会有种种作用示现出来。譬如藉由异熟果报,感生五阴身心来修善造恶,修善就能出生一切世间善因果,像有人持五戒来保住人身,有人持五戒之外再加行十善,可以生到欲界六天中,有人又加修禅定,证得初禅乃至四禅,可以生到色界十八天;造恶则杀人越货、欺诈拐骗,甚至谤佛谤法,未来就会生出世间恶因果,感生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的不可爱异熟果报,这就是心真如的用大。是说如来藏有祂的真实作用存在,能够出生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,祂的这个作用的运作功德非常的伟大、非常的广大,而且非常深妙 ,所以叫作用大。一切菩萨也同样得藉这个用大,才能一步一步修行,渐渐断除有漏法种,显发无漏法种,才能圆满三大阿僧祇劫五十二阶位佛菩提道的修习,最后成就了究竟的佛果;乃至诸佛也要藉由真如无垢识的相大和用大显现庄严圆满报身、千百亿应化身,常转法轮度化众生永无穷尽。

Saturday, 13 June 2015

佛法講的: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

 ‘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’ 这两句话,可以把全部的佛法包括无余,所以现在特别说明这两句话。

  慈悲,是佛教施设的根本,也是佛教本质的显现。慈是能给与一切众生的快乐,悲是能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;“慈悲为本”,那就是说佛教的本身是慈悲的。佛教所施设的一切法门,佛教所造作的一切事业,统统是慈悲的。佛教的信徒,不论是那一类,从平凡的信徒进而至修出世法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都是慈悲的人。由修习而成的佛陀,即是慈悲的圆满成就者。所以、我们可以说:佛法虽无量无边,但除慈悲心外,就无佛菩萨,也没有佛法可说。
  慈悲心,是多么好听的名词!具足了慈悲心的人,以慈悲心为根本去作一切佛法业,固然是再好没有的。但必须有“方便为门”的种种方便妙门,才能得到美好的结果。举个例子来说:譬如这夏天的天气很热,人是很容易生病的,尤其是劳动的苦力农工。我们对于这些苦人、病人,发起救济他们痛苦的善心,这种心理固然是慈悲了。我们在发了这种心之后,要想彻底的做成这件事以满足我们的愿心,那就非有方便不可。这方便,就是去聘请医生,购买药品;在医生又须能善诊病相,在药品又须选择善料,对症给药;并规定施诊的时间和限制等──这些事都是方便作用。假若我们没有这种种方便作用做门径,那末,救济贫苦病人的一点菩萨慈悲心,就不会办得成功了。佛法中的救济众生,也是一样的。故佛法的本质,虽说完全是慈悲心,但必要由方便妙门去表现出来。从这,可以知道以慈悲心为根本的佛法事业,在人间世中,是必须有适当的合宜的好办法,才可以办得出好的结果来;一切众生或全人类方能得到佛法的恩惠,受到佛法的利益!
  明白了要慈悲为本才是佛法,那末,真正的所谓“佛陀”者,其心境完全是慈悲,佛的本身也就是慈悲心,除去这慈悲心外,更没有甚么佛可得,也就没有佛所施设的法了。佛就是慈悲,从此慈悲心为本,而真正的具足种种功能力量的方便妙用去做成慈悲事业者,就是佛或是菩萨。在一切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法门,没有那一种不是说明这佛的大慈悲心、大方便用,使一切发心的有情去圆成这大慈悲心、大方便用。这样,我们可以推论出佛法的要旨:三藏的圣教,都可以这两句话来作结论,因为这两句话是佛法的本质,也是佛法的全体大用。如果有人来问我:“佛法是甚么”?我们可以立刻回答他:“佛法是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”。